北回归线标志

  北回归线标志

  Mark of the Tropic of Cancer

  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1924

  45cm×33cm

 

  早在1924年,初入东京美术学校求学那年,利用暑假返乡,以嘉义地区知名景点──北回归线地标为题材,跳脱了当时地标周遭一片空旷的实景制约,以一些繁茂的林木环境来表现出台湾地区因特殊的地理因素所形成的特殊风貌。由于北回归线经过,台湾成为地球北方生物的南界与南方生物的北界,丰富、多元的生态景观,也正是早期西方殖民主义冒险家口中赞叹的“福尔摩沙”之岛。(萧琼瑞)

  此幅作品是他最早期的油画作品之一,在此之前大都以水彩画的描绘为主,他运用了素描观念及典型的透视法布局,画面稳重,所以画中的“标塔”描述极具立体感,明暗清楚,亮面、中间调面、暗面、影面均刻画得很仔细,地面的呈现及树群的描绘远近分明,整幅画几乎成完整的架构,而无任何瑕疵。可见陈澄波先生在学生时代已立下了很好的素描基础及色彩观念。(刘长富)

  北回归线行经台湾,位在现今水上下寮村。日本政府开通台湾纵贯铁路后,就在铁道旁用简单的砖头在北回归线通过的点上立碑标示,后来因台风豪雨击垮,改为竹材立标,几经修正回归线方位后,建立目前的回归线公园,并改建为雄伟的现代建筑。这幅作品的地标是水泥建筑物,并标示有说明文字,背后有成排的树木,树叶非常茂盛,肯定是道路两旁的芒果树,路面广又亮,是条大马路,可能是台一线纵贯公路,当时台湾还在开发阶段,所以路不见车辆和行人。这一年陈澄波先生和台中廖继春一道赴日本留学,赴日之前他就在回归线附近的湖仔内分校任教,因为尚未到日本学习油画,所以这张油画的画法和石川钦一郎老师的水彩画法相近,非常清淡,树叶和草地的颜色也是用蓝色和黄色调配,不像晚期作品,直接用绿色颜料加笔。此作品特别的地方是他的签字,先写1924.8.再用TOHA画成圆圈像圆形印章,和后来的签名都不一样。北回归线穿越台湾,建有三座立标,分别位于台一线、台九线、台十一线,其中以嘉义市、水上乡交界的北回归线最为有名。日据时期以来已六度改建,前五座模型立于现场,现在飞碟型北回归线太阳馆建于90年代,太阳馆的夜景极为迷人,横跨纵贯公路的北纬23度半弧形地标极为显著。(陈哲)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