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举办“癸卯兔年画兔”亲子活动
来源:
时间:2023.03.15

亲子活动“癸卯兔年画兔”作品展在农历二月初二呈现于中国美术馆艺术教育空间。近200只五颜六色、童趣十足的“兔儿爷”集中亮相,它们的创作者包括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西城区西什库小学,天津市西青区田丽小学、河西区中心小学的学生以及中国美术馆的小小志愿者。“北京兔儿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曾是流行于北京城乡深受民众喜爱的节令性民俗玩具。此次“癸卯兔年画兔”亲子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创作独一无二的彩绘“兔儿爷”,以此提升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在创作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点和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有天真率性的“写意兔儿爷”、也有精雕细琢的“工笔兔儿爷”,有鲜艳夺目的“七彩兔儿爷”、也有清新素雅的“粉彩兔儿爷”,“兔儿爷”的形象通过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赋予了更多美好的寓意。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中国美术馆举办“癸卯兔年画兔”亲子活动,从民间艺术的创新层面阐释了当代中国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与再创造。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艺术殿堂,领略艺术魅力,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与美好寓意。

作品名称:大兔爷
作者:双起翔
创作年代:20世纪90年代
尺寸:20×73×90cm
产地:北京
中国美术馆藏
“北京兔儿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曾是流行于北京城乡深受民众喜爱的节令性民俗玩具。其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中秋祭月习俗,人们依据月宫中有玉兔捣药的浪漫想象和玉兔临危下凡为人间驱病除疫的民间传说,创造出兔首人身、持杵而立的泥塑兔神形象,后来造型也愈加丰富。过去每到临近八月十五,集市上就会售卖各式各样的兔儿爷,有骑虎的,骑象的,金盔金甲、白脸红袍,形态各异,并层层摆放成“兔儿山”的形状,吸引人们竞相购买。兔儿爷以胶泥为原料,经过制胎、定型、上白、彩绘等工序制成,俗语说“三分塑七分彩”,彩绘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时至今日,历史悠久的“北京兔儿爷”在保留、传承传统特色的同时,在色彩和造型上也逐渐融入流行文化元素,更加丰富多彩。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西城区西什库小学

参与活动的部分小作者









-
责任编辑| 寇旭乾 闫 珉
-
展厅拍摄| 闫 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