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美时美刻· 美术名作中的二十四节气——惊蛰

来源:中国美术馆 时间:2023.03.06

 

 

惊蛰,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 后因汉景帝名启,为了避讳把“启”改成了“惊”。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是万物能量迸发的节。一年春耕自此开始,对于农人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咸蛋小虫    齐白石
29.2×22.7cm   中国画   1944年   中国美术馆

 

 

俗话说:“过了惊蛰节,农耕不停歇”。到了惊蛰虫子都开始萌动,这时候有个非常重要的习俗,跟驱虫有关。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月令》中记载,惊蛰时节用石灰撒在地上或者门缝中,可以杜绝虫蚁。民间还有在“惊蛰”吃梨的习俗,因“梨”与“离”谐音,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获得丰收,吃梨更多的是祈愿新一年五谷丰登。同时,春天气候干燥,容易引发咳嗽,吃一点梨可以润肺,代表一年会身体健康。

 

 

此作品正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的1号厅展出。

 


 

 

 


 

 


 责任编辑: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