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时美刻 | “六一”儿童节
来源:中国美术馆
时间:2022.06.01
在这阳光绚烂、鲜花盛开的季节里,孩子们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便是童年,童年像一块调色板,可以尽情描绘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在这里,中国美术馆向小朋友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在中国美术馆的丰富藏品中,有许多以儿童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中国美术馆藏作品中的儿童形象
(向上滑动阅览)

齐白石 红衣牛背雨丝丝
151.5×56.5cm 1952年
中国美术馆藏

蒋兆和 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
79.6×56cm 1953年
中国美术馆藏

方增先 拾蘑菇
96.2×57cm 1955年
中国美术馆藏

沈涛 让他开得更美丽
120.3×65.6cm 1955年
中国美术馆藏

闫丁尼 求索
57×62cm 198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唐继炳 雏
112×74cm 1982年
中国美术馆藏

赵夫 春日融融
121.4×63cm 1982年
中国美术馆藏

赵无畏 桃李情
99×80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王有政 翠翠、莉莉和姣姣
73×131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张自薿 女孩
29.5×21.5cm 1960年
中国美术馆藏

王晓明 未来世界
155×179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王玉琦 故土
106×147cm 1985年
中国美术馆藏

陈淑光 小胖
26×44.5×115.5cm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蔡修齐 矿工的儿子
27×32.5×87.9cm 1974年
中国美术馆藏

程亚男 夏天
27.7×23.8×56.5cm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杨志忠 姐妹亲
14.9×26×43.5cm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张得蒂 小达娃
31.5×42×44cm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刘开渠 踢毽子
23×25×37.2cm 1982年
中国美术馆藏

史英美 往事
21.8×20.4×34cm 1986年
中国美术馆藏

曹春生 少年英雄王二小
24×18×48cm 2015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李桦 退潮的早晨
18.1×26.2cm 1954年

刘岘 小囡
13×19cm 1954年


吴凡 蒲公英
34.6×16.3cm 1959年

牛文 东方红,太阳升
29.2×31.7cm 1959年

谭权书 春天
31.3×35.2cm 1959年


力群 金鱼
29×29cm 1980年

吴强年 山花灿灿
43×42cm 1983年


乔十光 傣家囡
60×40cm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所说,做好全民美育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要让学校美育与全民美育之间没有“围墙”,使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学校的“美育课堂”。中国美术馆不仅是国家级艺术殿堂,更是孩子们美育的课堂。一场场活动,如绵绵春雨,滋润陶冶了孩子们的心灵。而那一幕幕场景,既成为孩子们成长历程中的美好回忆,也反映了中国美术馆在少儿美育工作领域的不懈探索和勇于创新。走进美术馆,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名作,聆听专家解读,还可以亲自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童绘美丽家园

和小伙伴儿一起看

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妈妈的陪伴

爸爸的陪伴

独立创作

爸爸,咱们一起把妈妈拍的美美哒

妈妈,抱稳喽

近距离欣赏

听艺术家讲创作故事

累了趴着画

刻画细节

今天来美术馆的成果

“出戏入画 以美传薪”艺术体验夏令营

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儿

齐声朗诵诗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我和大师一起画

下笔有神

我的作品

我的创意是这样的

分享快乐

牛年捏牛

虎年画虎

“您好,我想借两个坐垫......”
中国美术馆的“爱心坐垫”受到许多观众热捧。
白卓然:“中国美术馆推出的‘爱心坐垫’在入口前台就可以借到,对去美术馆借鉴临摹人士很友好(上次坐这么厚的还是奶奶做的花坐垫)”。
包芝羽:“进入美术馆,我们一人拿着一个坐垫前去展厅观展,我们可以在喜爱的作品前将其摆好,坐下观赏,也可以拿速写本写生”。
梅婷:“站着画累了可以席地而作,图案也非常吸睛”。
刘芳怡:“这些垫子(上的图案)都是像齐白石、吴昌硕这样的大师作品”。
我眼中的中国美术馆
(孟繁一 涂锦怡 邹翊藩 等)
小老虎迎春——中国美术馆举办画虎亲子活动
作品欣赏

策划 | 艺术传媒推广部 公共教育部
责编 | 杨 奇 闫 珉
摄影 | 闫 珉 陈 曦 赵国超 展 亮
设计 | 杨 蕾